工商联冶金业商会网
发布时间:2011-11-14
 

钢铁工业结构调整中的鼓励、限制与淘汰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以下简称《目录(2011本)》)自6月1日起正式实施到现在,对指导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加快推进淘汰落后产能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同时,钢铁业内人士在对部分条款的认识和实践上还存在一定分歧。为更好地指导钢铁行业发展,在《目录(2011年本)》实施近半年之后,11月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协调司的相关负责人向《中国冶金报》记者阐述了修订指导目录的原则,并对部分钢铁类条款进行了解读。 

       从总体上看,《目录(2011年本)》中钢铁产业类条款共计84条,其中鼓励类17条,限制类20条,淘汰类中落后生产工艺装备44条、落后产品3条。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相比,减少了8条鼓励类条款,增加了6条限制类条款,淘汰类条款中落后生产工艺装备增加了14条、落后产品减少了1条。 


    与增加产能直接相关的工艺技术不再列为鼓励类 


        从具体内容上来看,按照国家控制钢铁产能过快增长的要求,与增加产能直接相关的工艺技术,如大方坯连铸、热连轧、冷连轧、薄板坯连铸连轧等,不再列为鼓励类条款。同时,为鼓励发展循环经济,鼓励类新增了烧结烟气脱硫、脱硝、脱二英等多功能干法脱除,以及副产物资源化、再利用化技术,冶金废液循环利用工艺技术与装备,新一代钢铁可循环流程工艺技术开发与应用等条目。 


        另外,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能源消耗强度、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和污染物排放等已经被列为约束类指标。因此,《目录(2011年本)》在提高高炉、轧机准入标准的同时,加大淘汰落后力度,提高了淘汰落后装备的标准。 


        为了推动钢铁新材料的研发和产业化,支撑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目录(2011年本)》还鼓励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所需钢铁材料的研发工作。 


    非高炉炼铁技术不宜大面积推广使用 


        在《目录(2011年本)》中,“非高炉炼铁技术”被列入了鼓励类条款。从工艺技术上来看,非高炉炼铁技术包括直接还原和熔融还原炼铁技术等,由于不使用焦炭炼铁,省去了焦化工序,在节能减排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目前,该项技术是国际上较为前沿的炼铁技术,但仍存在技术“瓶颈”,有开展跟踪和研发攻关的必要性,因此在《目录(2011年本)》的鼓励类中予以保留。但该技术对原燃料的要求苛刻,工艺流程电耗较高,不宜大面积推广使用。具备资源和能源条件的地区和具有一定技术实力的企业,可视情况开展相关的研发攻关工作。 


    海洋工程用钢技术开发和应用应加强 


        海洋工程用钢主要是指具有高强度、高韧性、抗疲劳、抗层状撕裂、良好的焊接性及耐海水腐蚀等特性,应用于海洋移动钻井平台、浮式生产系统、海底管线、海上输送管道、海洋货轮油仓、海洋工程作业船和辅助船,及关键配套设备的高品质钢材。 


        现在,我国海洋工程用钢保障程度较低,产品主要依赖进口,难以适应我国海洋经济的日益发展壮大,因此《目录(2011年本)》中将海洋工程用钢的技术开发和应用列为鼓励类。 


    200系不锈钢不在鼓励之列 


        节约合金资源不锈钢包括现代铁素体不锈钢、双相不锈钢、含氮不锈钢等产品,通过成分优化和工艺创新,在保证钢材使用、耐蚀性能的同时,降低镍、铬等贵金属的使用,从而可以节约成本。 


        但节约合金资源不锈钢与市场在售的“200系不锈钢”不同,“200系不锈钢”在降低镍元素用量的同时,也大幅降低了钢材的耐蚀性能,大大缩短了钢材和制品的使用寿命,反而造成了更大的浪费,属未经许可生产销售的产品,不在鼓励之列。 


    鼓励新一代TMCP研发应用 


        新一代热机械控制加工(TMCP)工艺技术包括在线热处理、在线性能控制、在线强制冷却等。该工艺技术通过高精度控制,发挥多种强化机制的复合作用,实现钢材的高效轧制,能在降低合金元素含量的同时,改善钢材综合性能,压缩生产工序流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目前,国内部分钢铁企业已经启动了对该项技术的研究工作,但在研发进度、工业应用稳定性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给予鼓励。 


    利用难选矿及共伴生矿要做好环境保护 


        我国铁矿资源禀赋不高,多以低品位难选贫矿和(共)伴生矿形式存在。在当前我国铁矿石需求量大、对外依存度高的形势下,加强对难选贫矿和(共)伴生矿综合利用先进工艺技术的研发,能最大限度提取资源中的有价组分,提高资源利用率,节约矿石资源,有利于提高铁矿自给率、降低对外依存度,保障钢铁产业运行安全。 


        但在加大难选贫矿、(共)伴生矿综合利用力度的同时,要注重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对开采后不能实现生态恢复的贫矿、(共)伴生矿采选项目不予支持。 


    新一代钢铁可循环流程体现循环经济新方向 


        新一代钢铁可循环流程是指在做好钢铁产业内部循环的基础上,发展钢铁与电力、化工、建材、装备制造等相关产业间的横向、纵向物流和能流的循环流程,从而使钢铁产业具有产品制造、能源转换和社会废弃物消纳处理三大功能。 


        这些产业间循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高炉煤气与发电的互换,二是焦炉煤气制氢,三是钢铁厂与装备制造厂的合作,四是钢铁废料作为建材企业的原料。此外,还包括钢铁企业制氧机产生的氮气、氩气等供其他行业使用,发电厂的蒸汽供钢铁厂使用等等。 


        随着“十二五”城市钢厂搬迁和产业布局的实施,京唐、湛江、防城港项目具备了发展新一代钢铁可循环流程的条件。将新一代钢铁可循环流程工艺技术列入鼓励类,符合“十二五”规划纲要推动产业循环式组合,构筑链接循环的产业体系的原则要求,体现了钢铁产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新思路和新方向。 


    热镀锌、彩涂项目准入标准提高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0年年底,国内已投产热镀锌生产线200余条,产能约4500万吨,大多数生产线装备水平较低、技术力量薄弱、机组作业率低。 


        2010年,我国热镀锌实际消费量约1646万吨,低档次产品产能过剩突出。为了控制产能过快增长,提高产能集中度,提高准入标准,《目录(2011年本)》把30万吨规模及以下的热镀锌板卷项目列入限制类。 


        彩色涂层板与热镀锌板卷的情况类似,《目录(2011年本)》同样提高了彩涂板的准入标准,把20万吨规模及以下的彩色涂层板卷项目列入限制类。 


    从源头遏制地条钢生产 


        地条钢生产工艺落后、产品质量差、能耗高、污染严重。2004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质检总局等七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打击地条钢建筑用材非法生产销售行为的紧急通知》,对其予以打击。 


        《目录(2005年本)》将地条钢及其生产设备列为国家明令淘汰的落后产品和工艺装备。鉴于目前地条钢在全国已基本绝迹,且地条钢为淘汰类产品在全国已得到广泛认同,因此《目录(2011年本)》仅将“用于地条钢、普碳钢、不锈钢冶炼的工频和中频感应炉”列为需淘汰的落后工艺装备,力求从源头杜绝地条钢产品。 


        用工频炉和中频炉生产的地条钢、钢锭或连铸坯,及以其为原料生产的钢材产品虽未明确列为《目录(2011年本)》淘汰类落后产品,但仍应继续按照国家明令淘汰产品进行处理。 


        另外,不锈钢属高档钢铁产品,对生产工艺和产品质量均有严格要求。使用中频炉生产不锈钢电耗高、浪费资源,产品质量难以保证,因此用于不锈钢冶炼的工频和中频感应炉应予以淘汰。 


    冷轧带肋钢筋将分阶段淘汰 


        截至2010年底,我国已投产的冷轧带肋钢筋生产企业有1238家,总产能约2000万吨,60%的产能集中在生产规模5000吨以下的小企业,生产线装备水平低、能耗高,生产管理不规范。2010年,我国冷轧带肋钢筋产量为137万吨左右,产能过剩情况较为严重。 


        考虑到目前冷轧带肋钢筋在国内还有一定的市场需求,一部分技术装备水平先进、生产效率高、能耗低的新型冷轧带肋钢筋生产设备还应予以保留。 


        为有序推进淘汰落后工作,目前对冷轧带肋钢筋生产设备实施分阶段淘汰:自《目录(2011年本)》颁布实施起,全面淘汰单机产能规模5000吨及以下的冷轧带肋钢筋生产装备;自2013年1月1日起,全面淘汰单机产能规模1万吨及以下的冷轧带肋钢筋生产装备。 


    HRB335等明年年底须全面淘汰 


        牌号HRB335热轧带肋钢筋及牌号HPB235光圆钢筋在发达国家早已停止使用,钢铁行业的各项政策、规划也都提出要大力推广应用400MPa级及以上级别热轧带肋钢筋,促进建筑钢材的升级换代。但我国建筑领域仍在大量使用HRB335、HPB235热轧钢筋。 


        目前,我国用于替代HRB335、HPB235的高强度钢筋产品生产工艺已经成熟,产品质量和生产能力完全可以满足建筑市场需求,淘汰HRB335、HPB235钢筋产品条件已具备。 


        为提高用钢水平,降低建筑工程用钢量,推进节能减排,《目录(2011年本)》将HRB335、HPB235热轧钢筋产品列为淘汰类。考虑到钢筋使用规范和相关国家标准正在修订完善之中,当前仍有大量《目录(2011年本)》发布之前的在建工程,为保证项目建设需要,经协商后,淘汰工作预留一年过渡期,至2012年底,全面淘汰HRB335、HPB235热轧钢筋。(2011年11月8日中国冶金报社)

冶金业商会网 版权所有 如欲转载,请注明出处!
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冶金业商会网
隐私保护  版权所有  冶金业商会网 京ICP备11034729号-1
地 址:北京市西城区广安门外大街莲花河胡同1号(沙钢宾馆七层) 邮编: 100055
E-mail:yejinshanghui@126.com
电话:86-10-64952497 传真:86-10-64919140
联合金属网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