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联冶金业商会网
发布时间:2011-11-16
 

学习宝钢经验的实质和精髓


 

当前,中国钢铁行业面临着极其严峻的市场形势,困难程度甚至堪比饱受金融危机冲击的2008年底到2009年初。究其原因,是由国内外经济大环境变化和钢铁行业产量严重供大于求造成的。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2011冶金管理年会在宝钢召开。会议再次号召,全行业要更加深入的学习宝钢,以应对当前不利的市场形势。 

       从2008年10月份我国粗钢产量处于低谷起,再到今年6月份的两年半的时间内,除去年底因冲刺“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导致生产有所放缓外,我国粗钢产量基本保持稳定的增长态势。今年6月份我国粗钢日均产量比2008年10月已增长72.5%。虽然从今年7月份开始,国内粗钢产量开始下滑,到10月份我国粗钢日均产量已降至178.64万吨,比6月份的峰值下降了10.6%;10月下旬的粗钢日产量更是降至171.7万吨,降幅达到14.2%。然而,即便在粗钢产量已经明显下降的10月份,相比于其他行业,钢铁生产仍然处于较高状态。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10月份,我国钢材产量为7307万吨,日均产量为236万吨,同比仍增长13.4%。增幅远高出十种有色金属的3.7%、汽车的1.3%、轿车的4.4%,与发电量增长9.3%相比也高出4.1个百分点。由此反映出钢铁市场供大于求的态势已经愈发明显。 


        国际市场方面,随着欧债危机的进一步蔓延,欧洲市场的需求将有所放缓,Eurofer(欧洲钢铁联盟)已将明年欧盟的钢消费增幅下调至2%,国际钢协最新公布的短期预测相对乐观,也仅为2.5%,总量仅为2007年峰值的80%。美国、韩国、东盟等我国主要钢材出口国家和地区也都面临需求增速下滑的状况。国际钢协预计,2012年美国的钢铁需求将增长5.2%,增幅远低于今年预计的11.6%,总量为2007年的87%。2012年,整个发达国家的钢铁消费仍将比2007年低15%左右。此外,韩国、印度等国家钢铁产能的进一步增长也将大幅挤压我国钢铁产品的出口空间,进一步加剧国内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今年前9个月,我国钢产量增加5083万吨,增长10.7%,其中用于顶替进口和扩大出口的只有387万吨,国内粗钢表观消费量增加4696万吨,同比增长了10.38%。 


        综合来看,当前钢铁企业的减产幅度仍然难以改变市场供应过剩的现状,供求矛盾可能进一步激化,钢铁企业将面临更加严峻的形势。 


        在这样的发展环境下,小幅减产、降本增效等传统的应对措施已经难以让钢铁企业摆脱当前高成本、低效益的窘境。钢铁企业要想在这样的逆境中突围,必须像宝钢一样,彻底转变发展思路、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选择一条新的发展之路。 


        这是一条怎样的发展道路?这是一条注重品种质量效益提高,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人才成长的集约化经营道路,是一条依靠自主创新驱动行业发展的内生发展道路。宝钢用占全行业不到7%的钢产量,创造了超过全行业1/4的利润,这是充分符合钢铁行业走集约化经营的内生发展道路的要求的。就像吴溪淳同志所说的那样,宝钢是践行党中央提出的推动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的典范,是钢铁企业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四个转变的先行者和开路人。因此,我们要学习的对象近在眼前,就是宝钢。 


        宝钢的先进性已经毋庸赘述。然而,行业内至今仍有部分企业对于学习宝钢态度不是很积极,或强调体制优势,或强调硬件优势,或强调人员优势,认为宝钢的经验不具有可学性。也有一些企业,深入研究了宝钢的发展经验,并且联系本企业实际,从班子到中层,到普通员工都虚心学习,以积极的心态为实现企业自身转型发展而练好内功。他们从宝钢的发展经验中有所收获,并最终体现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改善。因此,我们认为,宝钢经验不是学与不学的问题,而是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 


        有人说,宝钢的装备和产品都是学来的。这恰恰反映了宝钢最根本的特质特征———学习创新。正是因为善于学习、善于创新,宝钢才能掌握产品和装备的核心技术,并加以优化,将其转变为自身的优势,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了独有的产品和自主的装备;正是因为善于学习、善于创新,宝钢才能在发展环境不断变化的背景下,不断补充自身发展的各种内涵,始终站在行业改革的前列。实际上,学习创新就是宝钢经验的实质和精髓,而建设学习型企业和创新型企业也是钢铁企业实现转型发展的首要目标。从这个角度来讲,钢铁企业学宝钢,首先要学宝钢不断学习、不断创新的理念。 


        有人说,宝钢的员工素质远比其他企业高。这反映了宝钢取得今天成就的基础———宝钢的企业文化。宝钢经过3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已经形成了以“严格苛求的精神、学习创新的道路、争创一流的目标”为主线,以“诚信、协同,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为核心价值观的具有宝钢特色的企业文化。其中,宝钢的严格苛求精神,是建立在广大员工形成共识基础上的严格苛求,是与自主管理、人性化管理相结合的严格苛求,是以制度为保证的严格苛求。这是宝钢员工素质不断提高的动力。宝钢员工的高素质,不仅来自于进入企业时的高学历,更多地是来自于宝钢的人力资源建设和员工对于自身的高标准、严要求。这些,我们都能够在宝钢的企业文化中,找到其传承的根源,最终将其“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实化于行”,成为宝钢不断发展的坚实基础。 


        事实已经证明,宝钢经验是中国钢铁工业的宝贵财富,也是中国工业界的宝贵财富。希望国内的钢铁企业能够更加扎实、深入地开展学习宝钢活动,认真学习宝钢经验的精神实质和精髓,以建立学习型、创新型企业为目标,加快推进全行业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四个转变”。(2011年10月12日中国冶金报) 

冶金业商会网 版权所有 如欲转载,请注明出处!
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冶金业商会网
隐私保护  版权所有  冶金业商会网 京ICP备11034729号-1
地 址:北京市西城区广安门外大街莲花河胡同1号(沙钢宾馆七层) 邮编: 100055
E-mail:yejinshanghui@126.com
电话:86-10-64952497 传真:86-10-64919140
联合金属网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