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联冶金业商会网
发布时间:2011-11-18
 

“我们对未来充满希望”


 

从北京出发,沿着京沈高速公路唐山方向,经唐曹高速公路,历经3个半小时,就来到了河北省曹妃甸———一个距北京220公里,因为首钢搬迁而被业内甚至全社会都报以极大关注的小岛。在这个全部由填海造地而成的岛上,屹立着一座现代化的钢铁企业———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首钢京唐)。这个集中了众多国内外先进技术、国产化率达92%(按重量计)的京唐项目,不仅是首钢搬迁调整的重要支撑,也承载着中国人钢铁强国的梦想。 

       如今,距2010年6月份首钢京唐一期工程全面投产已经过去了将近一年半的时间,先进装备的运行情况到底如何?11月10日,《中国冶金报》记者来到了首钢京唐,进行了零距离的采访。 


    “随着经验的积累,先进装备的优势会越来越明显” 


        虽然初冬的北方已经有些寒意,但在首钢京唐炼铁厂的高炉主控室内,依旧暖意融融。墙上的大屏幕分为两个部分,分别对应着两座5500立方米的高炉。即首钢京唐的1号高炉和2号高炉。据炼铁部领导卢正春介绍,这种两座5000立方米以上大高炉同用一个主控室在世界上还属于首创。 


        虽然一再注意不要打扰职工的正常工作,但一群陌生人的进入还是让一些当班的操作人员投来好奇的目光。主控室内的一个年轻人却只是专注地在计算机上敲着什么,这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记者走到这个年轻人身边,看到他的屏幕上打开着一张电子报表,上边密密麻麻的满是要填的空格。 


        “我是1号高炉甲班的作业长,这个表是……”他一边向记者介绍,一边忙着记录。记者有些诧异,没有想到,这座5500立方米高炉的作业长会这么年轻。他叫马健泉,在他看来,能担任5500立方米高炉的作业长是件特别让人自豪的事情。“全国5500立方米以上高炉一共只有3座,也就十几个人能够有坐到这个位置(他指了指他坐着的的椅子)的机会吧。” 


        马健泉的骄傲有着充分的理由。他所操作的国内首座5500立方米大高炉共应用了68项先进技术,如首次使用了首钢自行研发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并罐无料钟炉顶技术,打破了国外公司在大型高炉炉顶设备上的垄断;首次在特大型高炉上使用自行设计的高炉煤气全干法除尘,与传统的湿法除尘相比,水耗大幅降低;首次采用高炉铁水“一包到底”铁钢界面技术,大幅减少了热损失和环境污染;首次在特大型高炉上采用BSK式新型顶燃热风炉……按马健泉的话来说“操作这么先进的高炉,能感受到一种自豪感!” 


        在马健泉看来,大高炉代表着未来的发展趋势。“大高炉抗干扰能力应该是很强的。”马建泉也曾操作过1700立方米的高炉,在实际的操作对比上有着直接的体会:“现在这个还是比较好操作的,在原来的旧高炉上,很多先进的技术都无法应用。但大高炉在管理上的要求也比原来严得多,比如说对出铁时间有严格的要求,对出铁速度有严格限制。” 


        马健泉2002年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冶金工程系毕业,2009年到首钢京唐工作。在这里,像他这样的大学生还有许多。问起为什么选择首钢京唐,他的回答也许代表着多数职工的心声:“首钢京唐肯定是技术最好的(钢铁企业),我们对未来充满希望。曹妃甸的地理优势是其他钢厂比不了的,用先进技术和装备武装的5500立方米大高炉前景可期。现在高炉的运行仍然处于经验摸索阶段,未来随着经验的逐步积累,优势会越来越明显。”  


        据介绍,目前,首钢京唐5500立方米特大型高炉的优势正在逐步显现。在11月9日,也就是记者来到曹妃甸的前一天,高炉的日产水平已经达到了2.4万吨,接近设计指标,高炉利用系数达到2.2,达到先进水平。“预计到11月底,2号高炉的产量能达到设计水平。”京唐炼铁作业部的生产技术室主任、高级工程师任立军向记者介绍说。 


        相比较其他职工,任立军对高炉的感情更深,他从首钢京唐高炉建设之初就来到曹妃甸一直到现在,可以说是眼见着高炉的“成长”。用他的话说“高炉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2007年首钢京唐开工建设初期的艰苦岁月,使他从 “英俊小生”变成了脸上皮肤粗糙的“渔民”。回想当年,他感慨万千。他表示,我们在高炉运行中不断探索,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问题,也在过程中积累了经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将逐渐缩小。“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这一时间缩短到最小。”任立军的底气十足。 


    “别人用几年时间调整达到的水平,首钢京唐只用了半年” 


        记者了解到,为了使企业的运行更快地进入国内外先进行列,首钢京唐各单位进行了一系列攻关。 


        从今年6月份开始,首钢京唐炼铁部分阶段打了三场“仗”。第一仗是生产翻身仗,第二仗是指标翻身仗,第三仗是指标领先仗。截至10月31日,前两场已经取得了胜利,标志是高炉负荷率达到5.0以上。从11月份开始,第三场仗已经打响,争取在年底使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据炼钢作业部精炼区主任郭亮介绍,炼钢作业部也力争在年底前实现炼钢、连铸全面达产达效。目前,京唐2座RH炉的设备性能参数已经达到设计指标。汽车板的碳含量已经可以达到15ppm,一炉钢的冶炼时间不超过20分钟,基本达到设计水平,目标是到明年6月份,碳含量小于10ppm的钢要达到50%。LF炉脱硫的最好水平可以将硫的含量控制在3ppm。郭亮自豪地称:“别人用几年时间调整才能达到的水平,首钢京唐只用了半年甚至更短的时间就基本达到了!” 


        首钢京唐炼钢精炼系统的运行对于精炼设备国产化来讲是一次成功的实践,也为该项技术的输出探明了道路。“RH精炼炉的技术先后输出国内外多家钢铁企业,LF炉技术也在向外输出。”郭亮的语气中充满着亲历者的兴奋和自豪。 


        在热轧作业部生产技术室主任艾矫健博士看来,“曹妃甸是最有发展的”,正是在这个理念的驱使下,2008年初,他主动要求从首钢技术研究院调到首钢京唐工作。目前首钢京唐有2250和1580两条热轧生产线,其中,2250是以引进为主,1580则是在吸收了2250的经验后自主创新而成的。据艾矫健介绍,目前这两条生产线已经基本上达到了设计指标,如成材率设计指标为97%,现已达到97.5%,供需能耗设计为44千克标煤,现在为44.45千克标煤。加热炉热送热装率达到70%以上。“如果高炉产量进一步提高的话,能耗指标会更好”艾矫健信心十足。 


        首钢京唐公司产品定位于高档次的精品板材。“目前京唐能够轧制出壁厚为21.4mm的X80管线钢,这是一个新突破。”艾矫健笑着向记者介绍,笑容中有着掩饰不住的得意。“此外,我们还在推进高强钢的生产,有望在明年底前打开900兆帕级产品市场,如果做到这一点,可打破北欧对这一品种的的垄断。” 


        据介绍,目前首钢京唐的热轧产品已经开发出10大类70个品种,冷轧开发出4大类30个品种。管线钢已系列化、批量供应西气东输二期工程,IF钢、700兆帕高强钢基本实现了稳定生产;船板通过九国船级社认证,X80以下级别管线钢,锅炉容器用钢Q345R,焊接气瓶用钢HP345,SPCC、SDC01、SDC03、SDX51DSDC52D等5个牌号的家电板,出口欧盟建筑用板和承压设备用板等,相继通过认证或获得生产许可证。2009年通过ISO9001认证,2011年9月份通过ISO/TS16949认证…… 


    “未来,首钢京唐的先进性会更加充分地显现” 


        在正对着首钢京唐管控中心的厂房墙上,挂着“产品一流、管理一流、环境一流、效益一流”的横幅。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首钢京唐人付出了艰苦的努力。面对5500立方米大高炉,面对众多自主创新和集成创新的装备,在没有任何经验、没有可以借鉴资料的情况下,他们在技术上、管理上都进行了艰难的探索。 


        只有不断创新才能领先。但创新就要付出,创新的过程是曲折的,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摔跟头,这些都成为了首钢京唐宝贵的经验。 


        外部影响最大的可能要算市场变化。与当初设计时相比,原料价格的上涨幅度远远大于钢材价格的上涨幅度。首钢京唐曾算了这么一笔帐,把现在的铁矿石价格和钢材价格分别代入原来的设计计算中,发现铁矿石价格比原来设计时多了10亿元/月,而钢材价格只多了3亿元/月,这意味着市场环境改变后,企业收入比设计时要少7亿元/月。此外,由于选址在海中,投资成本比较高。由于预留了发展空间,基础设施投资比较大,如输水管线、电路铺设等,都有一部分为二期工程预先准备的,这就导致企业财务费用比较高。 


        内部原因主要来自于新钢厂运行的磨合和经验积累。新钢厂的运行有个达产达效的过程,需要有一定的设备调试时间。在产品开发和市场认可度方面,也需要时间。 


        “按照惯例,一个大型钢铁厂建成以后,一般需要五六年的调整适应时间,有的甚至需要十几年,调整好了,就会发挥很好的效益。首钢京唐高炉负荷率达到5.0以上,已经达到国际上同类型高炉的日常运行水平,这是个了不起的成绩。”国内炼铁行业专家张寿荣如是说。 


        首钢京唐的快速发展已经吸引了越来越多目标客户的关注。正在举行的首钢明年的订货会上传来的消息更让人为之兴奋,已经有许多新客户对首钢京唐的产品表示了兴趣。同时,首钢京唐的发展速度也引起了国外同行业企业的关注,一些企业开始主动上门前来交流。安赛乐米塔尔集团执行副总裁皮艾尔在参观京唐钢铁厂后说:“你们将成为最有竞争力的钢铁企业之一。” 


        “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首钢京唐的先进性会更加充分地显现。”首钢京唐的领导对未来充满了信心。(2011年11月17日中国冶金报) 

冶金业商会网 版权所有 如欲转载,请注明出处!
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冶金业商会网
隐私保护  版权所有  冶金业商会网 京ICP备11034729号-1
地 址:北京市西城区广安门外大街莲花河胡同1号(沙钢宾馆七层) 邮编: 100055
E-mail:yejinshanghui@126.com
电话:86-10-64952497 传真:86-10-64919140
联合金属网技术支持